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工作动态 > 党风政风
高级搜索
五维度落实村民自治 打造“三资”监管新模式
来源:常州市纪委监委    时间:2018-06-29 18:15:19

       为落实村民自治要求,充分发挥基层民主,提升“三资”管理水平,常州市纪委创新管理模式,以系统化思维进行整体谋划,五维度开展“三资三化”监管路径探索。
       一、自主自治先行,改革创新财务管理模式。
       坚持还权于村,创新村级财务“第三方代理”模式,严格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,规范村级资金审批流程,理顺财务管理体系,真正落实村级主体责任,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。
       1、全面建立会计服务站,改革“为村管账”为“代村记账”。2003年,常州市统一实行“村账镇代理”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,为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。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,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,农经站既承担会计代理工作,又承担审计监督工作;既当“运动员”,又当“裁判员”,监督管理流于形式。为解决这一监督体制与服务错位的问题,2017年,常州市以镇为单位组建农村会计服务站,实行村级财务“第三方代理”,打造“出纳驻村、会计驻镇、会计站代理财务”的财务管理新格局。会计服务站的人员、职能从原镇农经站剥离建立,按照“管代分离、规范核算、多方审核”的原则,专职从事村级集体财务会计核算工作。会计服务站接受农经部门的监督,彻底理清记账与监管的关系。目前,全市59个镇(街道)会计服务站全部成立,配备专职会计241人,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36人,占56.4%;初级以上会计职称78人,实现机构、人员双到位,场所、设施双保障,职能、责任双分离。会计站专业性强、队伍稳定、人员素质高,强化了代理记账职能,农经站回归业务指导和审计监督的职能,两站各司其职,共同管好农村财务“一本账”。
       2、完善预决算制度,改革“为民做主”为“由民做主”。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是规范村级集体资金收支行为、加强财务管理监督的重要手段,也是村民自治的重要体现。常州市修订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,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预决算管理。一是“量入为出”编制预算。年初,按照村“两委”动议编制草案、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把关、党员代表会议审议、村民会议表决的程序进行预算编制,确保预算合理。二是“实事求是”调整预算。年中,对确有需要调整的情况,再次按照民主决策程序进行调整。三是“公开透明”编制决算。年终将财务决算情况向村民(代表)大会报告并公示。四是“依规运行”执行预算。将村级预算嵌入资金在线管理系统和财务电算化系统,系统自动比对预算进行资金审核,对不在预算范围内或超预算支出的事项发回重审,有效解决村级支出随意的问题。目前,全市785个村已全部完成2017年财务决算报告和2018年财务预算编制工作。
       3、规范审批流程,改革“为村审批”为“由村审批”。统一村级资金审批流程,经手人在取得真实有效的原始凭证后,村出纳负责核实支出事项和原始凭证的真实性,村监委主任或民主理财小组再次审核确认,村书记或村主任“一支笔”审批,会计服务站对审批流程是否规范、支出事项是否在预算内进行线上审核。整个审批流程简单高效、职责明确,真正实现了“村账村批”、“村账镇监”。
       二、收支闭环管理,打造完整的非现金结算链条。
近年来,村级资金往来频繁,现金流数额增大,现金收支管理中存在较多风险点,常州市也曾发生过村出纳私自截留集体资金的腐败案件。为此,常州市开发资金在线管理系统和村银通,以村务卡为辅助,形成“收”和“支”非现金结算的闭环管理,监管流程实现可留痕、可查询、可追溯。
       1、创新村银对接,实现“支”环节的非现金结算。依托银行开发村级资金在线管理系统,内嵌村级预算内控、村务卡还款、票据管理等主要功能。在系统中,银行资金支付接口直接接入财务软件,村出纳扫描上传原始凭证,待会计服务站审核通过后,一键完成付款,用电子化打造全程资金支出的无现金体系,实现了两个“不用跑”:不用跑银行、不用跑会计服务站。村级集体资金的支出事由、经手人、审核人和收款方等事项全程留痕,实现了“账户实时监管、支出实时审核、财务实时对账”。目前,这一资金在线管理系统已在常州市全面推开,共发生交易3.78万笔,交易金额3.56亿元。对于村级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,将村务卡作为资金在线管理系统的补充工具,实现小额零星支出的非现金结算,出账信息同步发送给村书记、村监委主任和村出纳。目前,全市村务卡已经全覆盖,785个村共办理1143张村务卡,共发生交易4392笔,交易金额535.6万元。
       2、打造移动支付端,实现“收”环节的非现金结算。创新思路,以“互联网+移动支付”为载体,开发“村银通”:交款人通过微信和支付宝,扫码上交租金、电费、物业费等村级各种款项,资金“T+1”自动清算到村集体基本账户,财会人员不直接接触现金,资金入账及时,明细可查,避免了假币、丢失、错账等风险。交款成功后,村书记、村监委主任和村出纳会实时收到到账信息,实现非现金收款“一码多收、及时到账、多方监督”,有效规避现金缴费带来的坐收坐支、个人截留占用资金等风险,确保资金安全。
       三、“线上线下”联动,提高农村资源配置效率。
       大力开展农村产权“线上+线下”联动交易,优化农村集体资源的市场化配置、推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。
       一方面,建立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平台。搭建集信息发布、电子交易、金融支持等多功能于一体、国内领先的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平台,出台各类配套制度32项、业务模板及规范化操作流程98个。信息发布上,分别由市及各辖市(区)平台发布,并在E交易产权交易平台、网易、搜狐和今日头条等合作门户同步推送,扩大信息发布范围和公开度,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竞价;交易组织上,根据不同标的内容、规模和性质,分设加价竞价、减价竞价、荷兰式竞价和密封式竞价等电子竞价方式;资金结算上,成交后保证金自动转为价款的一部分,未成交的在2个工作日内退回原账户,保障交易双方权益,提高交易服务水平。农村产权交易全过程电子化、网络化,全流程公开透明和资源共享,避免人情交易,杜绝暗箱操作,也使得产权交易变得简单快捷。目前,常州市累计挂牌线上交易项目21个,成交19个,成交金额191万元。钟楼区五星街道新中村村委综合办公楼店铺经过48轮竞价,最终以2.8万元/年成交,溢价率460%。
       另一方面,完善“一体三级”线下交易体系。构建完善市、辖市(区)、镇(街道)一体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。市级平台为中心城区提供交易服务,承担线上交易职能,是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基础支撑和业务保障。区级平台按照“五有五统一”标准设立农村产权交易分中心,其中,武进区创新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纳入交易范围,平台累计成交金额7.51亿元。建立镇(街道)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47个,实现全覆盖。重点推进“应进尽进”,严查场外交易、暗箱操作、并联交易、索拿回扣、收受贿赂等违法违规行为,让农村产权项目进场交易成为农村干部必然选择和行动自觉。目前,全市交易范围涉及土地流转、林木所有权流转、集体经营资产招租等7种类别,累计实现农村产权交易4395宗,交易金额10.94亿元。
       四、集体家底厘清,提升村级资产管理水平。
       通过清产核资和信息化入库工作,盘清账内账外各类“三资”信息,健全集体资产登记、保管、使用和处置等各项制度,推进产权制度改革,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。
       1、开展清产核资。开展村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,是摸清集体家底的重要手段,是保护好资源性资产、盘活好经营性资产、管护好非经营性资产的坚实基础。2017年以来,常州市各地陆续开展了清产核资。新北区率先完成清产核资工作,全面清理清查村级集体所有的资产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,并开发专门软件,实行台账和信息化双重管理。目前,全市已有33个镇、486个村完成清产核资。
       2、优化“三资”平台功能。2011年,常州市建立“三资”信息化监管系统,开展分级监管和信息预警,实现辖市(区)、镇、村三级直通互馈。2017年,该市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,丰富平台信息。武进区拓展预警监管功能,新增3项预警,累计达到14项预警;新北区加入纪委督办程序,没有及时处理的预警事项直接推送纪委,启动问责程序。目前,全市各地“三资”监管平台已录入固定资产信息4万笔,涉及金额79.8亿元;资源信息3.6万笔,涉及面积133.7万亩;经济合同1.8万笔,涉及金额26.3亿元;2018年处理预警信息1.5万条。
       3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。2004年,常州市全面推进村级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,并按照“资源资产化、资产资本化、资本股份化、股份市场化”的改革方向,逐步完善股份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,加强股权管理,拓展股权权能,提升合作社运作水平,促进村级资产保值增值,增加股民的财产性收入。目前,常州市组建村级股份合作社415家,量化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95.3亿元,界定股东112.7万人。2017年,村级股份合作社共分红4.5亿元,人均430元。
       五、丰富监督载体,建强阳光村务监督阵地。
落实省农委“阳光行动”试点工作要求,以便民监督为目标,创新监督渠道,丰富监督载体,提高公开的实效性和生动性。
       1、巩固传统渠道,推进精准规范。村务公开栏是最传统、最基础的村务公开渠道。2017年以来,常州市立足精准化、规范化导向,优化公开方式,增加村务公开的频率,提高公开的及时性;细化公开内容,明确村级办公费、水电费、差旅费、报刊杂志等收支明细的公开要求,做到通俗易懂;拓宽公开渠道,在溧阳试点,依托金广电网络高清互动电视平台,打造村级综合应用信息公开频道,村民足不出门就能在电视上了解村务、财务和党务等信息。
       2、创新现代方式,打造多屏终端。主动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特点,将村级公开信息从“线下”搬到“网上”。整合 “村居廉线”“网上村委会”和“网上城乡社区”三个信息化平台,打造“常州网上村居”,平台集村级“五务”(党务、村务、政务、财务、服务)公开、基层“三资”公开、各类公共服务等内容于一体,实现村居服务“一张网”。目前,已有1099个村(居)进驻“常州网上村居”,浏览量累计达到1500多万人次。开发手机微信公众号,及时推送村集体“三资”情况、一家一户应获补贴、应缴费用,以及其他农户关心的信息。农户只要轻点手机,随时随地可以获知村里的“家底”和涉及家庭的重要事项。目前,全市微信公众号已覆盖460个村。
       3、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。认真贯彻落实中办、国办意见,出台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,按照“有人员、有牌子、有印章、有办公场所、有工作制度、有履职记录”的“六有”标准,将村务决策和公开情况、村级资产管理情况、村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全面纳入村务监督范围,让“村官”身后有了一双“眼睛”。目前,全市785个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部成立,共有工作人员3169人,实现全覆盖。2018年以来实施监督活动1538次。(张文伟 江恺)